不可思议!一个被包办婚姻的农村妇女,竟以一己之力消灭沙漠
千里之行
应该相信:自己是生活的强者。
——雨果
01
30多年前,一个人在内蒙古给人放马,认识了在路上歇脚的一对叔侄。
那个叔叔恳请那人帮他侄子找个媳妇。
不久后,那个叔叔就去世了。
出于同情,也是看对方人品实在,1985年正月,那人把自己的女儿嫁了过去。
他的女儿叫殷玉珍。
那个侄子叫白万祥,家在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河南乡尔林川村井背塘。
嫁过去的时候殷玉珍一看见自己未来要住的家,一下子跪下了,内心只剩下绝望。
那是个低矮的土坑,弯着腰才能进去,晚上睡觉如果躺直了脚就伸到门外了。
土坑里唯一一处亮光,是殷玉珍从娘家带来的一块玻璃。
比监狱还差得远。
绝望之际,殷玉珍站起来就要回去。
可丈夫跟在她后面,一个在前面嚎哭,一个后面痛哭。
殷玉珍的心被哭软了,她决定留下来。
嫁过去5个月后,爹来看她,见她住的是地窖,进家还得猫着腰,地上铺的柴草就是炕,窗户上只有巴掌大的一块玻璃。
而女儿瘦得只有一把骨头了。
爹顿时拍胸痛哭,回到家一病不起,3个月后就去世了。
最痛苦的还不是破烂的家,而是一片无垠的沙漠里,只有他们一户人家。
半年见不到一个人。
偶尔有人经过,殷玉珍就用盆子把脚印扣住,没事时看看,就好像看自己的亲人一样。
而沙漠里的水也是极大的困境,只能靠积攒的雨水,雨水飘着绿毛和虫子,可是却是他们最珍贵的水。
每天早上,殷玉珍都要看看外面是否刮风,才确定自己敢不敢出门。
那里黄沙一刮就是40多天,遮天蔽日,呼啸狂吼,人满身满嘴,就连鼻孔都灌满了沙子,憋得人喘不上气来。
就算在家里,狂沙的声音就像轰隆的爆炸声,吓得殷玉珍一天天担惊受怕。
后来回忆说:“我真羡慕自己没有心脏病,不然吓也吓死了。”
沙漠里的大豆牛牛虫,一撞一头,吓得殷玉珍没处藏,不敢睡觉。
那个时候她的心情十分沮丧,只知道哭,有一次伤心得哭了7天,没吃一口饭,只喝了几口水。
“我嫁过来没法儿活,恨我爹,寻过死。但是想到我妈和弟弟,我不能扔下他们。”
丈夫说:“你活我活,你死我死。”
于是她决定活下来,不相信沙子真能吃人!
“我要栽树,宁可治沙累死,也不愿意被黄沙欺负死。”
02
一开始,殷玉珍还没想要大面积种树。
为了生存,她在家周围种了四平米左右的菜。
可是在沙漠里种菜太艰辛,每天都要去清理菜里面狂风吹来的沙子。
怎样才能不让沙子埋住庄稼,殷玉珍想到了种树。
她没上过学,可她知道,种树防沙。
1986年,殷玉珍下定决心,要在沙漠里种树。
开始种树,殷玉珍没有钱买树苗,她就用自家养的一头羊去换了200棵树苗。
把它们种在房子周围,每天细心照料。
那时,殷玉珍每天除了给树浇水,其余大部分时间就呆呆地瞅着这些小树。
冬去春来,经历了风霜和干旱之后,种下的200棵树苗只有两三颗活了下来。
存活率几乎为百分之一。
可殷玉珍不但不气馁,反而看到了希望,只要有树能活下来,就好啊。
“你大风,我就不相信你每天刮,成天刮,白天黑夜刮,你总有停的时间,我白天黑夜都不停,看咱两谁厉害。”
自此,他们开始了漫漫种树的长路,可是树苗,却成了他们最大的问题。
没有钱,丈夫翻过山丘去别的地方给苗圃人打工,不要工资,只要把别人不要的小树苗给他就好。
也就是1986年开始,丈夫到处给别人打工,挣得钱全部买了树苗。
殷玉珍把这些树苗都当成宝贝,白天黑夜不停歇地在地里种树,每天睡觉一个小时。
饿的时候,就随地点把火,把随身带的玉米豆放在火上烤着吃。
浇树的水全靠从家里担来,一来回要两个小时。
实在累的不行了,就在沙漠里睡半个小时,起来了接着种。
就这样不知疲倦的劳动,春天的时候,殷玉珍竟然一天可以种一千五百棵树苗。
简直让人不敢相信!
1992年,乌审旗政府提出大力治沙造林,免费向农户提供树苗。
这可把殷玉珍高兴坏了,她用这些树苗建了一个育苗基地,同时也和丈夫打了一口井。
就在殷玉珍和丈夫种树有了起色之后,他们却越来越不被人理解。
别人说:你们是不是猪转的。
是说殷玉珍夫妻白天黑夜拼了命地种树,真是脑袋有问题,你们那样拼命,到底有啥好处。
虽然听这些嘲讽殷玉珍十分难受,可是旁人的风言碎语,从来没有动摇过她,她从来没想过放弃。
可是谈及孩子,殷玉珍却愧疚不已。
要么要把很小的孩子一个人仍在家里,要么就把孩子带去沙漠。
可是沙漠里冷啊,所以小小的孩子常常孤独地呆在家里。
03
有一次,殷玉珍和丈夫从几十里地以外的乡苗圃联系好了5万棵杨树苗。
夜里三点多起来,赶上牛,想早点驮回来把树栽上。
没想到回来的路上遇上了狂风,沙子打得人睁不开眼,只好拽着牛尾巴让牛拉着他们往前走。
大风一次又次把驮在牛背上的树苗刮下来,他们一次又次搬上去。
风吹着他们,想要用沙子把他们埋葬。
那一次殷玉珍在心里发狠:你不让我栽,我偏要多栽,跟沙子赌一把,看看谁厉害。
毛乌素沙漠的风沙,刮起来翻天覆地。
当殷玉珍把5万棵树栽好后,突然有一天狂风骤起,沙尘暴卷地而来。
她和丈夫扔下手里的活就往家跑,丈夫握着铁锹在前面找路,她抓着锹把紧跟在后面,怕被风卷跑。
走着走着,找不到回家的方向了,在漫天风沙的肆虐里感受到生命无尽的绝望。
多亏听到家里的狗声才摸回了家。
狂风整整刮了一天一夜,殷玉珍没有心思睡,担心树被刮倒了。
等风停了,她到地里一看,大部分树被连根拔掉,刮得无影无踪。
一片心血全部付诸东流,殷玉珍一下子就倒下了。
连急带气,她病倒了,几天爬不起来。
病倒的几天,殷玉珍不服,她反复仔细琢磨,是不是种树的方法有问题?
于是,她跑到地里找原因。
最后,她得出结论,要让树刮不走,要先防沙固土。
先在沙地上用沙蒿做风障,把流沙固定,种上沙柳羊柴等沙漠植物,最后再种树。
殷玉珍和丈夫找来沙柳、葵花杆和柴草,捆扎在一起,先挡住风、固住流沙,层层设防。
从此,树苗再也没被风刮跑过。
生命不相信奇迹,却相信人心。
所有的奇迹,其实都源于内心深处最真诚的渴望与破釜沉舟的执着。
从1986到1999年,13年的时间,殷玉珍造林已经达到了四万亩。
殷玉珍用自己的双手和意志创造了人间壮举。
曾经不到一亩的庄稼地,竟然扩建到了十几亩;庄稼产量也从一百多斤提高到了几千斤。
这些显著的变化让殷玉珍夫妻更加卖力地种树。
旁人也不再说他们是猪脑子了。
他们起早贪黑越干越来劲儿,每天早出晚归。脚下不知烫出了多少个泡,不知用坏了多少铁锹。
人有灵性,树木有灵性,和殷玉珍朝夕相处的骡子也通人性。
当她累得抱不起树苗时,骡子就把腿尽量往前伸,好让身子低下来,让她放树苗。
有几次殷玉珍累得在骡背上睡着了,掉在沙滩里醒不来,骡子就站在她身边等她醒来。
32年后,殷玉珍植树7万多亩。
树在逐渐生长,风也日益温柔。
各种鸟类逐树而居,在此安家,殷玉珍便把心里话说给树和小鸟听。
04
2007年,为了奖励殷玉珍在植树治沙方面的突出成就,乌审旗政府出资为她盖了二层小楼。
而殷玉珍更喜欢住在自己1993年亲手盖的旧房子里。
她说:“住的踏实。”
那是他们一家花了三年时间盖出来的,也是自己背了三年的砖,更是沙漠里第一家砖房。
其震惊度不亚于平地突起高楼。
当房子真的盖好的时候,当殷玉珍看着自己亲手盖好的房子,她的眼泪忍不住流下来,可心里乐开了花。
自2005年起,殷玉珍地里的农产品每年能卖到百万元。
从黄沙漫天、鸟不拉屎,根本没有办法生活的地方成为沙漠绿洲。
从一无所有,到年收百万,殷玉珍付出了自己半生的执着和努力。
谁说环境恶劣,其实从来不堪其重的都是人心。
是自己不相信,所以变成了不可能。
时光流逝,殷玉珍依旧走在治沙种树的漫漫长路上。
不过她不再种植杨树还是改成了樟子松。松树虽然售价贵,而且时间长,但是节省水资源,更适宜沙漠环境。
不止于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殷玉珍带头的种树人已经彻底改变了毛乌素沙漠——中国四大沙漠之一。
毛乌素沙漠面积约4.22万平方公里,大概相当于7个上海。
69岁的盛万忠从八十年代开始植树,已经累计治理了两万亩沙地,他种下的树已经与殷玉珍的树连在了一起。
中间再无沙漠。
在他们的带头下,乌审旗涌现了两百多户治沙种树大户,乌审旗的植被覆盖率由不足15%到78%以上。
不毛之地成为绿色王国。
是殷玉珍这样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他们刻出了英雄的丰碑。
在联合国2005年全球千名妇女诺贝尔和平奖提名会议上,殷玉珍成为内蒙唯一一名入围人选。
2010年10月,在韩国妇女与防治荒漠化国际会议上殷玉珍荣获国际水环境“盖娅”(GAIA)奖一等奖。
2010年12月,在香港召开的全球和平妇女会上殷玉珍第一个作报告。
2012年3月13日,殷玉珍被邀请参加在法国马赛举办的第六届世界水论坛部长级会议并在大会上发言。
2013年6月8日,殷玉珍荣获瑞士索马齐和平及人权突出贡献奖。
殷玉珍共荣获国内外奖项100余项,韩国国家电视台将她的事迹制作成多语电视专题片在全球播出。
殷玉珍,一个最普通的中国农村女性,没上过学,19岁被包办婚姻嫁到寸草不生的沙漠,数度寻死,几度失败。
可她用自己的双手一点又一点,一年又一年,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消灭沙漠,屹立于世界之最。
而毛乌素沙漠也可能将要改名为“森林”,四大沙漠之一的巨型沙漠将被彻底消灭,前无古人。
你能相信这曾经是沙漠吗?
植树治沙,保护生态,绿树成荫,共谱奇迹。
联合国治理荒漠化组织总干事曾这样评价:毛乌素沙漠治理实践,做出了让世界向中国致敬的事。
谢谢他们,谢谢那些在中国土地上以一己之力开疆拓土、勇往直前的人们,是他们的开天辟地,福泽多代。
-END-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跟大家说件事儿
微信改版后,可能找不到公子
想及时看到推文,请大家设为星标吧
点击上方 “一日一度 ”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
各位,不见不散
往 期 精 选
从中国偏远乡村倒数第一登上《纽约时报》,在白宫怼美国总统竟获满堂彩
中年丧夫,晚年丧女,一生无著作,却被尊称"中关村第一女先生"